close



台灣各地特異天氣現象















‧資料來源 / 中央氣象局
 

台灣四面環海,西鄰東亞大陸,東為廣大的太平洋。雖然地處亞熱帶,四季不像北方大陸那樣分明,但是冬季,當源自西伯利亞寒流來襲時,常常會出現10℃以下 的低溫,在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瑞雪可見;到了夏天則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之下,天氣炎熱異常,35℃以上的高溫更是常見,時而還有來自熱帶海洋的颱風侵 襲,因此以氣象萬千來形容台灣的天氣變化實不為過。加上本島獨特的地形,中央山脈縱貫南北,成為天然屏障,更增加氣象變化的複雜性,也因此隨著不同的季節 變化,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天氣現象;其中有些現象,先民已有了入微的觀察,並給予相當貼切而有趣的名稱,流傳至今。例如「火燒風」、「落山風」、「西北 雨」、「瘋狗浪」等。現以氣象觀點,分別對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天氣現象,逐一介紹如下: 。


(一)火燒風高溫乾燥


1988 年五月七日在東海出現一個很深的低氣壓,台灣上空吹著強勁的偏西風,當天中午 12時中央氣象局台東氣象站測得氣溫為33.5℃,相對濕度 56%。下午13時開始氣溫快速上升,到了14時出現 39.7℃高溫,打破了台灣各地過去9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氣溫紀錄,此時相對濕度亦下降至26%,在短短二小時內氣溫驟升  6.2℃ 。在同一時刻,位於中央山脈西側的台中氣溫為  33.8℃ ,比台東低了 5.9℃ 。這種現象在五月份梅雨季節初期尤屬罕見。在夏季當颱風通過台灣東北部及北部近海時,台東地區亦有類似現象出現。由於此種現象發生時,台東地區所吹的風既乾燥且熱,令人有火燒似的感覺,故當地居民稱之為「火燒風」。


台東因位於偏西風的背風面,源自華南的潮濕空氣,遇到高達三千公尺以上的中央山脈被迫抬升,因膨脹冷卻作用,使其所含水汽凝結成雲或雨降落於迎風面,剩下乾空氣翻越中央山脈而下,經由絕熱壓縮過程,產生異常增溫作用,而形成俗稱之火燒風。國外亦有類似的現象,在阿爾卑斯山區稱為焚風,在美國洛磯山東麓稱為欽若克風。


(二)落山風沿坡俯衝


在冬季,當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,位於台灣南部的屏東枋山、楓港至恆春一帶,常出現持續性的異常強風。如1987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,在強烈寒潮侵襲下,恆春地區連續颳了四天的強風,其中在二十九日最大風速曾高達  37.2 m/s(相當於 13級風),電線桿被強風吹倒,造成區域性斷電及斷水,七成以上農作物不是傾倒,就是枝葉變成焦黑損失慘重。在此期間由氣象局花蓮氣象站的高空觀測資料顯示,台灣東部由地面至二從台灣的地形來看,中央山脈由北向南延伸至恆春半島,到了枋山以南地勢低降,平均高度多在一千公尺以下。由於東風層深厚,不受地形阻擋,可越過中央山脈南端,沿著山谷西側坡度下衝,在枋山、楓港至恆春一帶造成強勁的下坡風,當地居民稱此種風為落山風。此次落山風出現期間,恆春地區氣溫不僅未明顯上升,反有下降的現象,與火燒風成因截然不同。


(三)火焰山陰晴分界


在冬季,東亞大陸主要在蒙古高氣壓控制之下,長江以北吹著寒冷的北風或西北風,到了江南,風向轉成東北,台灣正位於蒙古高壓的東南緣,因此經常吹著東北風,這也就是所謂的東北季風。過去實際的高空風觀測紀錄顯示,冬季影響台灣的東北季風的厚度隨著蒙古高壓的強弱變化而異。在東北季風強時,由地面可伸展至三公里高空,弱時往往不到一公里,平均厚度約在一公里半。


久居台灣北部的人,都會注意到,冬季陰雨的日子特別長,但在中南地區每年進入十月以後,一直到翌年的梅雨季來臨前,天氣總是晴朗難得有幾天下雨的日子。南北天氣差異形成強烈的對比。在冬天,曾在高速公路行車的人可能都有經驗,當車子由北部南下時,沿途天空總是那麼陰沈,尤其到了苗栗三義一帶,經常雲霧瀰漫,有雲深不知處的感覺;然而一過火焰山,下坡到了大安溪橋,暖和的陽光乍現,眼前呈現另一片蔚藍的天空,不禁令人心情開朗起來。


為什麼僅一山之隔天氣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?因為冬季挾帶冷濕空氣的東北季風的厚度多在二公里以下,在台灣東北部受到高度二公里以上之中央山脈、雪山山脈所阻擋,到了火焰山(海拔高度約 600 公尺)一帶已成強弩之末。除非東北季風特別深厚,一般因地形作用,在迎風面所產生的低層雲及地形雨,不易翻山而過影響到台中地區。因此,火焰山成了天然的分界,山南與山北的自然景象迴異。


(四)西北雨眾說紛


在台灣民間有一句諺語:「西北雨落不過田畔」,可以說已把西北雨的特徵描述得入木三分。所謂的西北雨,實際上是指夏季午後,因空氣受太陽輻射加熱作用,所產生的氣團性雷陣雨。這種熱雷雨,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對流天氣系統。


其水平涵蓋範圍,一般小者僅一、二公里,大者可達數十公里,降雨時間短者數分鐘,長可持續一小時,因此所造成的降雨都是非常局部的。有人曾親身經驗,在上中學的時候,有一次午後發生雷雨時,在北一女操場,一邊下著雨,另一邊出著太陽,一時蔚為奇觀。這種夏天常發生的氣團性熱雷雨,以台北為例,常可一連三個下午,且時間有時逐日提前,有時逐日延後,此一現象十分有趣。


「西北雨」這一詞的首兩字「西北」,似有指方位的意思,老一輩人叫「落西北」,不含「雨」字,顯然其中另有含意。在《新編台語溯源》中,對「西北雨」一詞的出處,有富饒趣味的闡述:有補傘老人指稱西北雨為「獅豹雨」的訛音,因這種雨來勢兇猛,有如獅豹奔騰;另有老農夫認為是「三八雨」的變音,因這種雨來臨時,好似一個「三八」婦人,幾近瘋狂,蠻不講理。此兩種傳說,均缺乏考據。而另有一種說法是,「西北雨」都在午後太陽「西」斜時發生,這就是「西」字的出處,而「北」字代表水(北方壬癸水),並無方位的意義。「西北雨」就是指太陽西斜後降的雨水,此一說法,似乎已給「落西北」一詞作了較合理的詮釋。


(五)瘋狗浪突如其來


1987 年元月十九日有六人在鼻頭角海邊垂釣,被突然興起的大浪捲入海中,其中三人不幸失蹤。1987年九月八日傑魯得颱風侵襲台灣南部的前一天,在恆春貓鼻頭海邊亦有類似的意外事件發生。在冬季冷鋒過境、東北季風盛行時,或夏季颱風來臨之前,北部沿海常會有突起的浪潮發生。每次連續出現三個大浪,持續約二、三分鐘,隨後趨於平靜,經過一段時間浪潮突然再起,有如瘋狗似的,故當地漁民稱之為「瘋狗浪」。由於這種現象發生非常突然,往往事先毫無明顯徵兆,沒有經驗的人在海邊垂釣,遇上這種突如其來的浪潮侵襲,往往會因躲避不及而遭巨浪吞噬。


這種瘋狗浪的產生原因,一種可能的推測與氣壓系統所激發的長浪有關,由於長浪傳播速度較快,到達沿海時,因沿海海底變淺而使浪高波幅倍增。其真正成因仍待深入研究。


(六)玉山風口寸步難行


玉 山現闢為國家公園之一,喜愛爬山者都以攀登此「百岳之首」為最大目標。而玉山風口為前往玉山北峰中央氣象局玉山氣象站所必經之途,過去曾有一名氣象觀測 員,行經於此不幸失足殉難,因此玉山風口險惡之名不徑而走。曾攀登玉山山友,大概都知道,過了排雲山莊,上至三千六百公尺以上,因氣寒天乾,寸草不生,沿 途均為碎石坡,行走需步步為營。而玉山風口最險惡期間,通常係出現於冬季。因冬季三千公尺以上高空風向均為來自西南,此時強勁西南風恰自玉山主峰與其西峰 間的楠梓仙溪上方縱谷,順勢北上,吹向東北方老濃溪上游八通關方向之縱谷,氣流經過「玉山風口」呈排山倒海之勢。風力大時可達14~17級,有如強烈颱 風,令人寸步難行,必須匐伏前進。玉山山頂一帶空氣稀薄,氧氣不及地面十分之七。由風口到北峰的斜坡陡峭,約在60度至70度之間,長達三百公尺以上,攀 登時,遇到陣陣強風迎面吹來,使人幾乎無法呼吸,往往必須三步一停,五步一歇才能前進;加上冬季冰雪期間,坡面冰凍或積雪,碎石易於滑動,更是險象環生, 無怪山友冬季攀登玉山時,視玉山風口為畏途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